为增强国际前沿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圳大学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Curtin University)联合发起“创意经济与媒体科技”合作培养博士计划,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学者。
一、培养对象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二、合作领域与招生名额
合作领域为“创意经济与媒体科技”,包括创意经济与文化产业、互联网与新媒体、创意艺术与设计等方向,2018年招收3名学生。
三、学制与培养方式
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常规学习期为3年,在科廷大学修读时间不少于2年。
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科廷大学导师为主导师,深圳大学导师为副导师。在两校研习期间,学校将提供协助,安排自费在校外住宿或入住学校管理的宿舍。
四、学费与待遇
在两校学习期间均免收学费,两校将联合提供优厚奖学金(约人民币30万元)以支持生活费用。在科廷大学修读期间,学生可申请科廷大学的其他助学金。在深圳大学修读期间,可由导师协助申请深圳大学额外助学金;同时,导师将依据学生所承担的科研工作提供科研津贴。
学生在两校学习期间,可使用该校的图书馆、网络等设施。
五、学位论文与学位证书
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标准、要求应符合科廷大学之规例和程序。在完成整个课程和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将获科廷大学博士学位。
六、申请资格与申请程序
申请者需遵照计划要求提交个人申请资料、外语资格考试成绩等材料,经双方导师组成的小组择优筛选,报有关行政部门审批正式录取。
七、其他
申请者若获录取,须与深圳大学签订合作培养协议,各条款将以该协议及科廷大学录取通知书为准。
八、联系方式
申请者须于2018年6月20日前(以邮戳为准)将纸质申请材料邮寄或提交至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A11室(邮寄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粤海门广场B座一层 邮政编码:518060 联系人:温老师 18898795825);同时,请将电子申请材料发至:whcyyjy@szu.edu.cn,邮件标题注明“申请‘创意经济与媒体科技’博士生”。
九、合作导师简介
1.李凤亮教授
李凤亮,1971年生于江苏,教授、博士生导师。暨南大学文学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后,美国南加州大学(USC)访问学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兼任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意经济”二级学科博士点和“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带头人、深圳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培养招收博士生文艺学方向导师组博士生导师。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与战略路径研究”首席专家、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和“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鹏城杰出人才奖”获得者、深圳市国家级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副理事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文化产业(中国)协作体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专业领域为文艺理论、文化产业和文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十余项,著有《诗·思·史:冲突与融合》《沉思与怀想——对话、想像与批评的现代性》《彼岸的现代性》《艺术原创与价值转换》等专著、合著24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多次转载;主编《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每年1辑,共5辑,2013-2017年)。
2.周建新教授
周建新,1973年生于江西,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客家研究所所长。2005年获得中山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200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3年晋升为二级教授。获得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首届江西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制度创新与文化创意经济方向博士后指导老师、深圳大学领军学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等学术荣誉;兼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服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社会学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审和项目鉴定专家、深圳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等。主要从事区域文化产业、族群和区域文化、客家文化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等3项,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7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
3. 周志民教授
周志民,1977年生于江西,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后。系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访问学者。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营销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理事、广东营销学会副会长、《营销科学学报》编委、《品牌管理》编委。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获得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地方级)、深圳市优秀教师、深圳大学优秀学者等荣誉称号。
周志民教授主要从事品牌管理、文化营销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以及10余项省市级项目;出版《品牌管理》等6部专著、译著或教材;发表论文70余篇中英文期刊论文(含5篇SSCI论文),3篇案例入选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荣获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等20余项奖励。
十、部分科廷导师简介
1. John Hartley教授
John Hartley,John Curtin杰出教授,澳大利亚国家研究理事会会员、澳大利亚人文学会会员、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美国国际传播学会会员。2009年获澳大利亚教育贡献奖、北京文化和创意产业峰会个人荣誉奖。率先从文化视角研究大众媒介,研究数字时代的创意和文化。成就卓著,在欧美澳亚各地兼任大学教授,成果跨越新闻、文化与媒介等;专著甚丰,包括《文化科学》《电视的真相》《解读电视》《传播与文化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创意产业读本》《创意经济与文化》《文化科学》《文化研究简史》等。
详见:https://staffportal.curtin.edu.au/staff/profile/view/John.A.Hartley
2. Michael Keane教授
Michael Keane,中国媒体与文化研究教授,数字中国实验室项目主任。数字中国实验室重点研究数字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变革性角色,以及中国的创意转型。研究兴趣包括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创意产业与文化输出战略。目前主持澳大利亚国家研究理事会(ARC) 项目,主题为东亚视听媒体合作(如电影、电视、动漫、记录片及在线平台)。主编《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手册》,出版《中国电视产业》《中国创意产业:艺术、设计和媒体》《中国新创意集群:治理、人力资本与区域投资》等15部学术专著。
详见: https://staffportal.curtin.edu.au/staff/profile/view/M.Keane
3. Lucy Montgomery副教授
Lucy Montgomery,副教授,科廷大学文化与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知识解锁组织(Knowledge Unlatched)副主任。知识解锁组织是一个研究与试验开放获取学术专著的资助方式的非营利机构。研究兴趣包括探索数字技术和知识产权在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创新中的角色,特别是技术变革对知识产权以及创意经济增长的影响。出版学术专著《中国创意产业:版权、社交网络市场和数字时代的文化商业》。
详见:https://staffportal.curtin.edu.au/staff/profile/view/Lucy.Montgomery
其他科廷师资请参考:
http://ccat.curtin.edu.au/people/
附:深圳大学与科廷大学简介
深圳大学于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创办。建校35年,深圳大学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已经成为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师资优良、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SZU Institute for Cultural Industries, SICI)成立于2009年5月,为学校首个跨学院、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院参与承办了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深圳大学分会场活动,2010年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2013年经文化部同意筹建“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为“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重点智库”、“广东省新媒体与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基地”、“深圳市文化产业教学与培训基地”、“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基地”等,被推选为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成立以来,研究院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教育部、广东省、深圳市项目等多个科研课题,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
科廷大学建校于1967年,位于澳大利亚珀斯市(Perth),是澳大利亚西海岸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澳大利亚科技大学联盟(ATN)成员,被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委员会评为全国一流大学之列。科廷大学分为四大学部:商学部、人文学部、医学部和科学与工程学部;其中,人文学部由设计与建筑环境学院、教育学院,以及媒介文化与社会研究学院构成。依据世界权威认证机构Quacquarelli Symonds(QS),其艺术与设计专业名列世界第51位,传播与媒体研究名列世界第10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