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

我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自设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3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2个。

(二)学科建设情况

2020年,以博士点申报为契机全力促进学科建设,相关申博学科稳步推进学位点内涵建设。2020年,从31个学科中完成校内遴选和推荐工作,最终申报了18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18个博士点全部获广东省推荐,5个硕士点获广东省批准,申报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深圳大学正积极争取学科布局新的结构性突破。

(三)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情况

2020年共录取研究生4331人,其中,录取博士生176人、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生1397人(含士兵计划3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2258人(含士兵计划 12人及港澳台1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500人(含士兵计划3人)。

截止2020年12月31日,我校在校研究生规模首次突破万人,各类研究生总计 10733人,其中博士生610(含学术博士398人、留学博士生173人,直博生9人、在籍培博士30人),硕士生10123 (学术硕士3534人,学术留学硕士生49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4881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留学硕士26人,非全日制双证专业学位硕士1527人,合作办学专业学位106人)。

2020年全年授予研究生学位2642人,其中授予博士学位64人,授予学术学位硕士1009人,授予专业学位硕士1565人,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4人。

2020年我校多渠道开展就业服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与往年持平。研究生平均月薪9389元,部分专业毕业生月薪1.5万元,薪酬水平比去年略有增长。

(四)研究生导师状况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导师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资格正常研究生导师30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42人,硕士生导师2678;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2174人,专业学位硕士生校内导师2110人,校外导师14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4人(含短聘10人),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5人,**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

近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出台系列办法切实加强导师质量管理,特别是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建立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年度招生条件审核相对分离的制度,严格实行导师招生资格年审和动态调整。

2020年度开展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招生条件审核中,225名在岗博导通过审核,通过率约2/3。此次博导招生条件审核继续对已退休或已延退的、申请时未主持符合要求的科研项目、所指导研究生人数超上限以及师德师风审核不通过等情况予以严格限制。另外,在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条件审核中,因为考核基本合格/不合格、教学事故、违反师德师风规定、未参加导师培训等原因,未通过审核的54人;根据学位论文抽检结果、指导学生人数超规定限额等,未通过培养质量条件审核的18人;因暂无在研项目未通过科研条件审核的1012人;经自我评估在退休或聘用合同期满前不能完整培养一届研究生自愿放弃或未通过招生年龄条件的338人。最终通过下年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条件审核的导师1339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1583名。本批审核通过率约70%。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深圳大学研究生教育紧随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初步建立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研究生院主要领导实行一岗双责制度,研究生院执行院长兼任党委研工部部长,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学院(部)研究生学生工作例会制度,要求“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党委书记为研究生学生工作例会召集人,副书记、主管副院长、研究生秘书、辅导员和全体在籍在读研究生参加”,建立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时持续加强和注重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导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意识。

(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入学教育、学生工作学期例会毕业典礼等形式,加强广大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责任教育、使命教育和诚信教育,提升研究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通过“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室”,举办了4期活动,以在线研讨、交流的形式,对研究生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帮助辅导员提高业务能力。发掘抗疫研究生事迹,如医学部梁志林、欧阳莉丽等学子敢于担当的身影。针对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的各种思想状况,采取各种措施,加强研究生的思想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联合学生部心理指导中心做好2020级4300余名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配合心理咨询中心做好相关筛查和访谈工作。此外,举办3场在线心理健康讲座和相关活动,增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研究生自我调节、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10月走访学生宿舍,11月深入学院走访恳谈,切实了解研究生同学在师生关系、思想动态、学习科研、求职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使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科研。

(三)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研究生团学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2020年度举办研究生学术品牌活动——第八届“荔研论坛”,本届“荔研论坛”以“公共安全与公共治理”为主题,下设7个专题学术活动,由学院自主承办,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为促进校友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营造团结和谐、学术争鸣的良好氛围。研究生会活动丰富多彩:参与了第二届“荔园读书节”,联合宣传部、校团委、图书馆,举办“荔园领读人”活动;举办“研究生体育文化节”,组织研究生参加了学校“迎新杯”篮球赛、羽毛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等活动,取得了男子足球团体亚军、羽毛球男子团体季军的好成绩;举办了“荔声悠扬”线上歌唱比赛——深圳大学第六届研究生校园歌手大赛”、“疫情期间在线打卡”等活动。

(四)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开展疫情防控和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工作,对研究生疫情防控摸底排查准确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居住地、行程和健康情况,每日发布动态数据,为学校疫情防控提供参考。开展网格化管理日常检查,参加了学校第五、第六片区的安全检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学生事务工作效率,将学生事务逐一梳理,明确所需材料和时间节点,简化办事流程,对常见问题汇总培训,有效提升了工作效果。2020年,学生事务中心研究生院窗口累计接待师生4000余人次,线上处理和解决事务近万件。改进就业工作机制,做好研究生就业服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并重的策略,把握就业动态,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参与学校“创业园”的政策制定和管理,鼓励研究生入园创业。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克服疫情对教学的不利影响,积极开展线上教学。2020年上半年,线上教学开课681门,开课率95%,实现了深大研究生课程线上教学零的突破。同时,通过各学院(部)日常教学检查、研究生院督查、研究生问卷评价等方式加强线上教学检查,分析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并反馈给师生,各方齐心协力保障线上教学“安全、有序、保质、保量”地开展。

2.建立规范和严格的课程审查制度。对课程库中长期未开课的课程进行清理,对新入库的课程实施高标准准入。支持思政课程进一步改革,鼓励教师申报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教育等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3.打造特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培育德智并重专业课程、开拓体育美育素养课程、创新产教融合实践课程、丰富交叉学科共享课程”,全面构建新时代优质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促进研究生教学改革,2020年度新立项5门校级Seminar课程6门校级案例教学课程。

(二)导师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加强导师培训与管理,顺利开展新增硕导线上培训考核、新晋博导座谈培训,导师常规培训等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逐步形成了以学院自主培训为主,学校集中培训为辅,“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常规培训”的导师培训模式。将导师培训考核纳入导师招生年度审核条件,在导师招生、评优评先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

1.开展新增硕导线上岗前培训。2020年5月8日,鉴于疫情防控特殊情况,研究生院通过视频会议组织了200多名新增硕士生导师参加了岗前培训,并当场进行了线上考核。本次应参加培训导师228名,其中223名导师考核合格,5名未参加培训导师2020年暂停招生。

2.开展新晋博导岗前培训。11月9日,我校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涉博政策宣讲暨2020新晋博导培训会议。分管校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博士生导师要充分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不仅应当具备广博的学识,更要在“导”和“师”这两个字上下工夫,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以老板自诩,真正关心学生;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职责,牢记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使命,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潜心育人,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各学院部开展导师专题、常规培训。7月29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强化导师岗位职责,全面落实育人职责。10月12日,研究生院专门发布通知,要求各培养学院(部)开展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为主题的、形式灵活多样的导师专题培训。据统计,全校24个研究生培养学院(部)共举行了52场导师专题、常规培训,参与培训导师共1958人次。

4.传达并组织导师学习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及配套文件精神。继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后,从9月22日起,教育部等有关部委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和《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1+4个文件,我校均第一时间在校内公文通转发传达,要求各培养单位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尤其要求把《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作为研究生导师专题培训内容之一,传达给每位研究生导师,推动导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深刻认识承担的职责使命,切实履行第一培养人的职责,做好研究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研究生学术训练及学术交流等情况

1.加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要求学院(部)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开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组织研究生学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理工医科)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人文社科)。要求所有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前,系统完成学术规范问卷测试。

2.资助博士研究生潜心科研。为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加强对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培育工作,2020年度遴选了22名博士生获得第一阶段优博计划资助;6名博士生获得第二阶段优博计划资助。通过优博计划的培育和导师的精心指导,2020年度提学位申请的68名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共257篇,人均约4篇,其中SCI论文124篇,EI论文25篇,CSSCI论文56篇。其中3人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一人出版专著2部且均为独著;另外,以第二及以后作者发表论文186篇,申请或参与申请专利58项。

3.鼓励研究生创新发展和实证研究。2020年度,继续开展“研究生创新发展基金项目”建设,最终资助54个项目,其中人文社科类19项项,自然科学类35项。同时结合“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社会热点,积极发动研究生立足专业所学,依托“深圳大学研究生创新发展基金项目”设立“深圳大学研究生抗疫专项”,助力疫情防控,得到同学们积极响应,共资助18个项目。“抗疫专项”项目的设立获得了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同时,对上一年度创新发展基金项目进行验收,成果丰硕,通过项目实施,切实促进了研究生学术训练,提升了项目参与者的研究能力。我校研究生依托项目平台,锤炼学术品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据统计,2020年通过验收的56个项目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共发表论文92(含40篇SCI21篇EI、6篇CSSCI收录论文录用待发表论文19篇,申请专利33项,实物成果4个,研究报告3份。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度各学院共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40余场,国内学术交流活动500多场;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800篇,获得专利授权110多项,研究生创新创业获奖20多项,行业竞赛获奖200项。

(四)研究生奖助情况

针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出现的新情况,修订完善了奖助体系,切实保障研究生的科研、学习及生活,为我校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奖学金体系,激励研究生在读期间进行较深入的科研学习;通过全面的助学体系,保障困难同学的学生生活条件。

2020年,在奖学金方面,我校研究生共有140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0人获得“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24人获得“鹏城奖学金”,197人获得优秀毕业研究生奖学金,207人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2655人获得2020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1554人获得2019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1439人获得2018级研究生学业奖学金,59人获得2017、2016级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全年累计发放金额5535.9万;在助学金方面,我校研究生共有8726人享受国家助学金,1690人享受三助一辅酬金;在贷款和补助方面,我校研究生共有892人申请生源地及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31人享受广东省建档立卡学费减免,330人享受疫情专项资助及流量补贴,426人享受困难学生补助。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1.严格实行学籍预警制度。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继续加强分流淘汰,从过程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2020 年共进行1128 人次“成绩温馨提示”、36 人次“成绩预警”、3人次“学业退学”、765人次“学习年限预警”

2.实施跨界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020年度首次遴选16个跨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其中10个为学科交叉融合联合培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项目,6个为产教跨界融合联合培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项目。

3.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发挥基地实践育人优势2020年我校新获批6个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新遴选6个校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发挥基地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录取、师生互选、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学习、科研实践、开题报告、综合考核、学位论文、学生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二)教师队伍建设

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开展了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新锐研究生导师认定等工作。2020年度认定23名优秀硕士生导师,这些导师们或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或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或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继续深造,为指导和培养研究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优秀硕导认定自2014年实施至今,一共认定和表彰了 173 名优秀硕士生导师,产生了很好的激励效果。

为配合学校国际化行动方案和青年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研究生院出台《深圳大学新锐研究生导师认定暂行办法》,每年组织一次认定工作。2019年、2020年分别认定了123名、106名。对于新锐导师,要求各招生单位优先落实新锐导师的硕士招生指标;奖励和支持新锐导师招收留学硕士和留学博士研究生。

(三)科学研究

2020年我校科技总到账经费近16亿元,创历史新高,在各类科研项目数量与质量方面取得双提升。2020年我校共获得37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合同总经费2.3亿元,在资助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校立项数量和立项率稳中有增。其中,重大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212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8项,国家优青5项,重点重大类项目27项,后两者均创历史新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再攀新高,获资助项目4项,课题14项,资助总经费超4亿元(含自筹);省级项目总经费1.03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首次获得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1项,项目经费达4500万元;深圳市项目总经费3.58亿元,获得重点项目支持54项,取得历史性突破;横向项目大项目获得标志性进展,年度合同经费超2亿元。2020年我校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现有重点科研平台121个。2020年度,我校社科到账总经费7516万,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38项,创历史新高,省部级项目67项,市厅级项目68项,横向项目205项。

2020年我校科研成果质量稳步提升。在论文方面,SCI收录期刊论文5261篇,全球高被引科学家7人次,SSCI收录期刊论文 615篇;在发明专利方面,780项专利获授权;在PCT专利方面,我校申请公开252项,申请量全球高校中排名第3,国内高校第1,仅次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科研奖项方面,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7项,创历史新高,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深圳市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科技进步奖7项,自然科学奖4项,标准奖1项


)社会服务贡献

1.智库建设与咨政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基地)落户深圳大学;我校印度研究中心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我校故宫学研究院作为“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获2020年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科研平台立项;我校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荷兰研究中心、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入选第三批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我校助理教授段哲哲老师涉台相关咨政报告获得中央领导人批示;我校李凤亮教授提交的决策咨询报告《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在《南方智库专报》刊发,并获得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疫情期间,我校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姜安教授、邹一峥副教授调研成果《东南亚国家对疫情的反应和中方对策》与姜安教授、陶立业博士调研成果《积极开辟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国际战场的建议》被省部级单位采纳,为相关部委研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形势及影响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我校张晓红教授提交的关于“港澳学生在粤接受高等教育问题”咨政建议获省部级以上单篇采纳,并获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关于“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传播机制”咨政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单篇采纳。

2.完成第二届社会服务贡献优秀案例征集评选。

为推进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支持区域区域社会服务和经济文化建设,2020年度我校开展了第二届一级学科社会服务贡献优秀案例评选,共收到94份社会服务案例,最终评选优秀案例一等奖10个、二等奖15个、三等奖20个。

(五)国际合作交流

1.选派研究生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

为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国际化步伐,努力培养和集聚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按照广东省教育厅要求,积极开展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博士生)国际培养专项计划,2020年共选拔资助13名在读博士生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半年或访学一年,受疫情影响,此项目截止目前仅派出3人;另有1名博士生获得国家留基委公费博士联培项目资助两年,前往意大利锡耶纳大学攻读博士学位;5名硕士生获得公费资助前往加拿大、意大利、韩国、澳门等地高校开展为期三个月至一年不等的学术交流;2名硕士生自费前往英国诺丁汉大学留学一年;3名硕士生获公费资助前往美国加州参加2020寒假课程学习。

2.与国(境)外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2020年度,我校先后与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德国耶拿大学、澳斯威本科技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等1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2020年度共招收34名联培博士生。

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校已有27个学院95名导师与国内37所、香港及境外25所高校联合招收博士研究生300人,其中资助245人(退学5人),港澳地区联培29人,74人,国内142人。自2017年起,学校每年对联培博士进行了论文成果验收一次。经统计,4年来共72名联培博士发表了112篇以深圳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高水平学术论文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我校建立并完善了学位点年度自我诊断机制。从2013年以来,通过学位点年度发展简报的形式进行诊断式自我评估,不仅为合格评估、学科评估及专项评估等提供支撑、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自我诊断过程中发现薄弱环节、查找影响质量的突出问题,从而持续做好改进工作,真正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2020年底,在原《发展简报》的基础上,结合《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新要求,以及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要求,综合考虑学科评估、水平评估和专项评估等的评价指标体系,按不同培育层次和类别分别制定《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要求各学位点按时填报,并按要求在学校网站向社会公开。

2.我校参加各类评估情况。

2020年7月,我校基础医学参加了专项合格评估;12月,我校共38个学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其中36个参加了第五轮学科评估;12月,金融、国际商务、社会工作、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6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参加了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

学校高度重视各类评估工作,专门制订了各类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号召各参评学科、学位点及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积极为各参评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以保证评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科评估期间,学校先后组织走访了所有参评学科,了解参评学科进展及困难,针对普遍存在难点,及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进行辅导。同时,启动了深圳大学第二届一级学科社会服务贡献优秀案例评选工作,较好地推动了社会服务案例的撰写。学科办建立学科评估联络微信群,全时段为参评学科提供咨询服务,及时解答各学科填报过程中反映的各类疑问和问题;针对各学科存在的共性和常见问题,定期发出公文通通知,形成一系列25个温馨提示。学校还邀请校内相关专家,全面审读材料,从严把握各学科材料;请相关职能部门对全校汇总数据进行核查确认;请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形式审查等等。全校数据经历了“三上三下”,通过三次全校数据核查,各学科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次校验和修改。历时两个多月的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参评材料报送工作顺利完成。

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今年首次在全国全面推行,与学科评估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学校高度重视,在工作方案中提出将此次评估结果将作为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学位授权点建设、研究生招生等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未进入排名公布榜单的专业,将严格采取动态调整和核减招生指标等处理。各参评专业学位点及所在学院(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工作任务分工明确,工作部署周密详实,按时完成了此次评估的材料报送工作。

3.学科评估存在问题分析

第一,发展路径规划和思路不明确。反映在部分学科在上一轮学科评估后,缺乏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强特色、补短板的意识不强。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经过四年建设,短板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部分学科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方面失分较多,拖了学科发展的后腿,但是本轮学科评估中发现还有不少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发展失衡,这反映出这些学科对人才培养、国际化重视程度不够。第二,学科发展规划过程中对国家教育部评价导向的敏感度不够。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论文成果,在支持区域社会服务和经济建设上谋划不足,导致社会服务案例缺乏素材,难以凝练亮点和优势。第三,大奖项、大平台、大成果缺失的现象仍没有改善,国家重大工程和专项的布局和参与不足,导致国家级成果产出仍处于较低水平,对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支撑作用较弱。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我校自2011年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以来,截止2020年被抽检博士学位论文26篇,全部合格,通过率100%;2020年公布的广东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中,我校被抽检60篇,有4篇“存在一位专家意见不合格”学位论文,1篇“存在问题”学位论文;2020年度,我校首次实施了深圳大学学位论文抽检,一共抽检80篇,全部交由教育部学位中心送审平台匿名评审,4篇“存在一位专家意见不合格”学位论文,2篇“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我校从2018年起,建立了学位论文质量“温馨提示-风险预警-风险警示”制度,对良好以下论文,要求认真分析查找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整改措施,切实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2019年,研究生院出台《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及结果处理暂行办法》,根据文件规定,结合各级学位论文抽检结果,2020年,我校有6名导师被暂停招生一年,1名导师被暂停招生三年。

六、改进措施

1.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构建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援助机制;构建有效的研究生就业/创业服务和校友联络工作机制;建立依托导师和科研团队的兼职辅导员制度。研究生党建取得在全国有影响的创新案例。

2.大力发展交叉学科。支撑学校学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等交叉学科。促进新工科、新文科、新海洋、新医疗的发展。加大招生专业目录改革力度,设立更多跨界联合培养项目。

3.积极推进培养模式创新。在研究生科教融合、产教协同、国际合作、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等方面闯出新路。

4.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梳理核心课程,构建本-硕-博贯通的课程体系,畅通本科生修读研究生课程的通道。打造研究生精品课程,培育精品教材,推进课程思政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研究生示范性Seminar课程”和“专业学位案例教学课程”的作用。

5.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交流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运转高效的教学教务系统和课程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6.构建自立自律自强的质量文化。在招生学科设置、招生指标分配、培养质量控制等方面,以发展目标为导向,以严格问责为保障,学科、学院和导师能根据社会需求、能力资源等情况,理性合理确定招生专业和招生规模,内化质量自觉,避免盲目扩张冲动。


上一条: 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2020年)

下一条: 深圳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