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位工作 > 学位点合格评估 > 正文

一、总体概况

(一)学位授权点

我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含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自主增设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27个。

(二)学科建设情况

2021年,我校获批新增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土木水利等7个博士点,这使我校博士点数量从10个增长到17个,特别是一次性新增了电子信息、土木水利等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弥补了我校专业学位博士点的空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提高了学校服务国家和地方战略需求的能力。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位点同时新增为博士点,显示了我校基础学科发展的优势,拓展了我校博士点覆盖的学科门类,使我校博士点学科门类布局更加合理,巩固了我校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色优势。此外,此次同时获批新增的还有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能源与动力、翻译、公共卫生等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使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点数量达到27个。

(三)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情况

2021年,我校化疫情为机遇,积极争取招生指标,录取硕士研究生4478人,录取博士研究生200人。研究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2021年硕士招生接收推免生776人,增幅27.6%;硕士推免权高校生源比例为79.5%;博士双一流及本校生源比例为65%。录取推免生总人数列全省位居第三位,仅次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接收推荐比3.45,持续七年保持全省高校第一。在录取的200名博士生中,有136人硕士毕业于本校或双一流院校,占比68%,比例较2020年增长6%;硕士毕业于本校的生源共89人(含本校直博生11人),毕业于境外知名高校6人。

截止20211231日,我校在校研究生规模首次突破万人,各类研究生总计12563人,其中博士生728(含学术博士520人、留学博士生163人,直博生21人、在籍联培博士24),硕士生11835(学术硕士3907人,学术留学硕士生32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6076人,全日制专业学位留学硕士24人,非全日制双证专业学位硕士1580人,合作办学专业学位216)

2021年全年,我校一共授予研究生学位2806人,其中授予博士学位63人,授予学术学位硕士1012人,授予专业学位硕士1731人;另授予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2人。

2021年,我校多渠道开展研究生就业服务,截止202196日,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87.11%,较2020年略有上升,薪酬水平比2020年略有增长,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毕业去向方面,签约国家机关(146人)占比6.21%,国有企业(308人)占比13.10%,教育系统及其他事业单位(341人)占比14.50%,民营、三资及股份制企业等(1231人)占比52.36%,另有境内升学94人,出境、出国深造32人,自由职业43人,自主创业10人等。从签约行业来看,教育行业签约人数最多(510人),此外,签约相对较多的行业还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438人)、制造业(419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73人)、金融业(154人)、建筑业(121人)、房地产业(119人)等。

(四)研究生导师状况

2021年,我校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导师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现有资格正常研究生导师363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40人,硕士生导师3297人;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2536人,专业学位硕士生校内导师2027人,校外导师534人。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24人(含短聘10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2人,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1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日本工程院院士3人,俄罗斯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欧亚科学院院士3人,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欧洲科学院院士2人(短聘),加拿大工程院院士2人(短聘),新加坡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1人(短聘)。全职高层次人才队伍包含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4人,**学者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我校研究生教育紧随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建立了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的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2021年,学校党委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制订了《深圳大学关于构建新时代学生工作新格局的若干意见》,明确学院(部)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思政工作责任,通过研究生导师管理,履行好研究生思政工作责任;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具体要求,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学校按1:200师生比配齐建强研究生辅导员,修订《深圳大学辅导员岗位管理办法》,优化研究生学工队伍配备与选拔、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等工作机制,推进研究生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二)不断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工作学期例会、毕业典礼等形式,加强广大研究生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教育、责任教育、使命教育和诚信教育,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深入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调研,了解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状况,深入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调查显示,当前我校研究生思想政治主流持续向上向好,学生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普遍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观念和积极的政治态度。

(三)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

2021年,学校制定并实施《深圳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案》,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OOC研究生修读指南,要求2021级所有研究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MOOC课程,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四)注重开展研究生体育与健康教育

学校制定并实施《深圳大学健康荔园2021系列体育运动计划》,发布《深圳大学“全员运动”倡议书》,推进“全员运动”计划,开展系列“健康荔园”活动,共同营造积极、阳光、健康、向上的全员健康运动氛围,推进研究生教育“五育并举”高质量发展。

(五)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021年,学校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团学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举办了“建党百年忆初心,辅仁领航荔研情”为主题的辅仁书会活动、“党识趣味竞赛”,旨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了解党的发展故事,回顾党的成长历史,培养研究生群体的爱国爱党情怀;组建“深湘红学先锋队”,积极参与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湖南开展主题为“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的暑期社会实践;举办“医心向党,医心为你”深圳大学权益健康行校园义诊活动,提高了我校师生的健康意识;举办职业生涯面对面——“公”路“职”通车就业讲座,帮助有意愿“考公”的研究生掌握备考技巧和岗位选择方法,增强在备考求职过程中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举办“我们面试吧”模拟企业面试活动,搭建学生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平台;举办“无声的情绪”心理辅导讲座和“辅仁愈心”读书会,帮助同学们解决就业创业、学术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缓解压力、提高抗压能力、增强心理素质;鼓励和组织同学积极参与逐梦杯、“互联网+”等学科竞赛和创新基金项目申报,引导广大研究生潜心科研、力争上游;举办主题为“歌颂祖国 唱响荔园”的荔声悠扬校园歌手大赛、“荔园街拍”系列活动等,服务同学精神文化需求,助力学习成长。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一)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1.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劳动课程等纳入培养方案必修环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2021年,根据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学校修改制定了《深圳大学关于制定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深圳大学关于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新的指导意见较以往相比,在总学分、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和优化,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劳动教育等必修环节,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来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创新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2.开展本研一体化工作,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我校研究生院联合教务部、信息中心以及系统开发公司建设了本研一体化系统,开展本科生修读研究生课程工作。2021年,共有77名本科生报名修读研究生课程,每位本科生都对本研一体化工作大为赞许,感谢学校为其提供的成长新通道。

3.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严把教学质量第一关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教育系统贯彻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的实施细则》,我校严格执行教材选用管理办法,以持续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水平、规范研究生教材选用,严把教学质量第一关。2021年,我校研究生院共审核了1579门课程的教材选用、教学进度和教学大纲设计,以及25个教材选用专家小组的遴选情况。

4.打造特色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通过“培育德智并重专业课程、开拓体育美育素养课程、创新产教融合实践课程、丰富交叉学科共享课程”,全面构建新时代优质研究生课程体系,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促进研究生教学改革,2021年度新立项6门校级Seminar课程、4门校级案例教学课程。

(二)导师培训与师德师风建设情况

1.加强导师培训与管理,顺利开展新增硕导线上培训考核、新晋留学博导座谈培训,老导师常规培训等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已形成了以学院自主培训为主,学校集中培训为辅,“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常规培训”的导师培训模式。将导师培训考核纳入导师招生年度审核条件,在导师招生、评优评先时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2021年度主要开展了如下导师培训活动:

1)新增硕导线上岗前培训610日,举办了2021年新晋硕士研究生导师线上岗前培训会,本次应参加培训考核导师460名(含临床医学兼职导师176名),其中419名导师参加了培训且考核合格,41名导师(含临床医学兼职导师37名)未参加培训考核。未参加培训考核的41名导师2021年暂缓招收硕士研究生。

2)首届留学博导培训会。2021年我校首次认定了114名留学博导,并举办了座谈培训会。培训会议在线上和线下、粤海和丽湖两个校区同步进行,50多名留学博导参加了现场会议,来自各大医院的临床医学博导等20多人参加了线上会议。

3)各学院部开展导师专题、常规培训。在学院导师常规培训方面,据统计,2021年全年,24个学院(部)共举办了114场导师专题培训,参与导师3694人次,基本实现了招生导师培训全覆盖。

2.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系列活动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2021年,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系列活动。

1)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师德专题教育活动。6月,学校制定下发《深圳大学师德专题教育方案》,并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包括各学院书记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在内的师德专题教育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师德专题教育。

2)组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各级党委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各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等形式开展专题活动。

3)强化宣传,积极开展师德专题活动。通过校报、广播、官网、宣传栏、官微官博等校内媒体及校外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和及时报道师德专题教育开展情况。深入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开展师德警示教育,根据省教育厅《广东省高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工作指引》,修订我校教师违反职业道德相关处理办法,坚持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零容忍,并依法进行惩处,坚决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加强教师课程思政建设培训,624日,学校邀请原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思想政治教育特聘专家张智强教授做主题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的专题报告。

4)成效明显,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为统筹推进师德师风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11月,学校成立了深圳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紧接着,各二级党委(总支)师德师风建设分委员会成立,通过校院两级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的成立,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院(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还出台了《深圳大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试行)》,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师德问题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

据统计,2021年,学校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生活会,集中宣讲,专题学习,座谈会,组织培训,专家授课,组织参赛评选等多种形式,一共举办了10个培训班,3978人次参训,培训总课时136个。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谢冬冬领衔制作的微视频《微言述党史,薪火永流传》在广东省委组织部“百部精品党课百名优秀党史宣讲员”评选活动中被评为“精品党课”。

(三)研究生学术训练及学术交流等情况

1.加强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各学院(部)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开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和学术诚信教育,组织研究生学习《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学术规范指南》(理工医科)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人文社科),2021级所有研究生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均在系统完成了学术规范问卷测试。

2.资助优秀博士潜心学术研究2021年,我校对优博计划资助者实施了中期检查和终期验收,并改革了评选办法。2021年,首次正式对2020年和2019年优秀博士研究生资助计划进行了年度检查和终期验收,不合格率达57%。对不合格者暂停发放资助,直到期满考核通过或终期验收合格时再补发,否则中止资助。年度检查机制大大提高了受资助者的积极性,减少了资助浪费情况的发生,让资助更有成效。

此外,为贯彻《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等文件精神,在原文件的基础上,学校修订了优博资助计划评选办法,在资助对象、资助方式、资助比例、资助金额、创新成果要求等方面均做了较大改革,破除唯论文倾向,引导研究生在著作、专利、咨政报告、科研获奖等方面投入精力、产出成果。根据新的评选办法,2021年度,遴选了44名博士生获得第一阶段优博计划资助;27名博士生获得第二阶段优博计划资助。

通过优博计划的培育和导师的精心指导,2021年度提出学位申请的66名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共238篇,人均约3.6篇,其中SCI论文165篇,EI论文23篇,CSSCI论文32篇。另外,他们还以第二及以后作者发表论文213篇,申请或参与申请专利44项。

3.鼓励研究生创新发展和实证研究。2021年度,学校继续开展“研究生创新发展基金项目”建设,最终资助58个项目,其中自然科学36项,人文社科22项,专项课题20项。同时,特别设立“建党百年 荔新笃行”专项,鼓励研究生结合专业所学,围绕建党百年、科技支持、创新发展、资源共享等各方面深入思考,开展研究,共资助“建党百年 荔新笃行”专项20项。

同时,对2020年度的54个创新发展基金项目进行验收,其中50个项目通过验收,成果丰硕,共获得论文成果88篇,包括33SCI3CSSCI2篇核心等,受理申请专利17项,获奖9项,实物成果1个,研究报告1份。通过项目实施,切实促进了研究生学术训练,提升了项目参与者的研究能力。

根据各学位点填报的年度报告数据统计,2021年度各学院(部)共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10余场,国内学术交流活动620多场;研究生共发表学术论文175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10多项;研究生创新创业获奖30多项;行业竞赛获奖200余项;学科竞赛获奖106项,其中15个国家一等奖,13个国家二等奖,19个国家三等奖,5个国家优秀奖;21个省级一等奖,10个省级二等奖,8个省级三等奖。

(四)研究生奖助情况

通过不断完善的奖助体系,切实保障研究生,尤其是困难学生的科研、学习及生活条件,激励研究生在校期间更好的投入科研学习。

2021年,我校研究生共有153人获得“国家奖学金”,41人获得“腾讯创始人创新奖学金”,25人获得“鹏程奖学金”,9人获得“荔研优学奖学金”,237人获得优秀毕业研究生奖学金,225人获得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学金,6803人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73人获得博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全年累计发放金额6700多万;在助学金方面,我校研究生共有10464人享受国家助学金,全年累计发放金额8800多万;在三助一辅工作方面,我校研究生共有1952人享受三助一辅酬金,全年累计发放金额约1500万。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一)人才培养

1.严格实行学业预警制度,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管理。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继续加强过程管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2021年,共进行1579人次“成绩温馨提示”、73人次“成绩预警”、2人次“学业退学”、650人次“学习年限预警”。2021年共组织12721人次研究生注册报到,对13名无故逾期未注册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共受理922人次学籍异动手续的办理,其中请(销)假54人次、推迟毕业380人次、外出交流学习82人次、外出交流返校14人次、休学151人次、复学82人次、结业21人次、退学60人次、补办学生证78人次;共开设1976门课程,取消174门不合规定课程;共受理63449人次选课,拒绝16人次不合规定补选课;研究生中期考核共有1263人通过,18人延期考核,1人未通过考核;共有2710人通过毕业审查。

2.加强分流退出机制建设,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考核,畅通分流渠道,促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校2021年在原有制度基础上制定了《深圳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中期综合考核办法(试行)》。该办法较以往相比在考核的内容、流程和结果处理等方面作了优化与完善,增加了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考核、博士生资格考试等环节,使考核更全面、更严格。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加大分流力度,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出台了《深圳大学博士研究生分流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对博士研究生分流对象、分流类型、分流节点以及分流转硕处理办法和后续培养等作了详细规定,畅通博士生分流渠道。

3.实施归档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技术检测,守住学位论文质量最后一关。2021年,为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督和学术诚信教育,研究生院出台文件,规定在原有评阅前学术不端行为技术检测的基础上,从202112月开始,对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者的归档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技术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同时,强调“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仅是一种发现和防范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学术不端行为的技术辅助手段,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对学位论文质量严格把关,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

4.落实破“五唯”,深化研究生学位授予评价改革,制定研究生申请学位创新成果标准。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及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有关要求,提升研究生学术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位评定工作,鼓励多元评价,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学校研究制定了《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申请创新成果标准规定》。该《规定》对研究生学位申请创新成果的形式、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创新成果评价原则、标准及实施程序等方面作了明确和规定。同时,在学校规定的基础上,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和有创新成果要求的硕士学位点根据学科特点,按照差异化原则,出台具体执行标准和细则,形成“1+N”研究生学位申请创新成果标准体系。

5.跨界联合、交叉培养、聚焦前沿、实践创新。2021年,我校已启动21个跨界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从招生单位上看,打破了以院系为招生单位的惯常做法,有依托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如广东省/教育部光电子器件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平台如大数据图像和通信应用产教联合创新中心进行招生的,也有依托新型产学研平台如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进行招生的,还有与企业联合建立的产教联合创新中心如腾讯云人工智能学院等等。跨界项目体现了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工工交叉、产教融合的特色和优势,真正落实了学科交叉导师组机制和产教融合双导师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6.以项目方式促改革,持续推进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各类优秀成果频出。继续开展学位点长期建设项目立项工作,以项目方式促进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2021年,各类研究生教育教学相关立项超过100项,其中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项目2项目,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1项,广东省考试院研招专项1项,校级各类学位点长期建设项目、暑期学校项目等70余项。2021年,获深圳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优秀教育成果奖7项。校外实践基地项目10项。

(二)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

1)开展新引进教师、外籍教职工专题培训工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牢记教书育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围绕“党史学习、法治教育、教育教学方法、师德师风、高校心理健康、校情校史”等内容开展了2021年新引进教师专题培训;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外籍教师管理水平,加强对我国国情、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更加积极、有效的外籍人才环境,学校开展了2021年新引进外籍教职工专题培训。

2)资助教师公派出国学术访问为鼓励教师出国学术访问,扩大教师学术视野,提高教师学术水平,我校从2013年开始资助教师公派出国,截止2021年,已累计资助157名教师出国进行为期一年左右的学术访问。

3)开展“优秀学者”、“荔园优青”遴选工作。2013年开始,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一批师德高尚、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的学术骨干,学校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学者”遴选工作。2021年度共遴选了11名优秀学者,资助期3年;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加速培养一批师德高尚,学术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具有科研奉献精神,进入国际学术前沿的学术骨干,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荔园优青”选拔。2021年度共遴选了23名荔园优青,培养期最长为9年,分三个阶段,每三年为一个阶段,每阶段考核一次。在资助期内,学校为优秀学者和荔园优青发放专门工作报酬,并优先安排出境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优先安排学术休假、支持组建研究团队和聘用项目研究人员等。

2.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1)完善研究生导师管理制度。随着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部和广东省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和文件不断更新,为深入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适应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2021年,学校修订了《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该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导师职责、遴选条件和程序、招生条件审核、师生互选与变更导师、考核与奖惩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了申诉与救济的渠道和程序等内容。

2)实行更加全面更加严格的年度招生条件审核机制。近年来,学校始终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出台系列办法切实加强导师质量管理,特别是在国内高校中较早建立了研究生导师资格和年度招生条件审核相对分离的制度。2021年,继续严格实行年度招生条件审核机制,确保导师队伍为研究生教育的“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2022年硕导招生条件审核中,27人因为师德师风、培养质量等问题未通过审核,部分导师因各种原因未提出申请,最终通过2022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条件审核的导师1506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1794人,审核通过人数约占申请导师人数的70%;在2022年博导招收条件年度审核中,在编在岗博导340名(不含留学博导),共有246名在岗博导通过本次招生条件审核,通过率为72.4%

3)开展优秀研究生导师、新锐研究生导师以及留学博士生导师认定等工作2021年度,学校拟认定58名优秀硕士生导师,这些导师们或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或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或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继续深造,为指导和培养研究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产生了较好的激励效果。

为配合学校国际化行动方案和青年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学校从2019年开始,每年组织一次新锐研究生导师认定工作,2021年度共认定了100名新锐导师。对于新锐导师,学校优先落实其硕士招生指标,同时奖励和支持他们招收留学硕士和留学博士研究生。

同时,为鼓励和支持更多年轻教师、尤其是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优秀青年教师加入到招收留学博士生导师队伍,积极推进外国来华留学生攻读我校博士学位工作的开展,扩大我校博士研究生规模,2021年,学校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留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2021年度首次认定了114名留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这些导师纷纷在第一时间投入到了留学博士生的招收工作。

(三)科学研究

1.2021年,我校科技总到账经费超17亿元,创历史新高。2021年,我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75项,其中重大科研仪器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项。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杰青项目立项138项。获得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数(427项)和资助金额(3.2亿元)均位列全市第12021年,我校与美的集团、华润集团、腾讯集团等企业的技术交流对接,促成各领域专家与大型企业的长期持续技术合作;与华润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优势互补,深化合作。我校现有理工类市级以上重点科研平台129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省部级平台52个,市级平台72个。

2.2021年,我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2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22项。自2011年实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突破以来,深圳大学已连续11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迄今共获得重大项目19项,立项总数位居广东高校前列,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我校首次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还获省部级项目70项,市厅级项目64项。

3.2021年我校高水平科研成果有新亮点。首先,我校ESI“社会科学总论”(Social Sciencesgeneral)排名进入该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发表WOS论文共324篇,总被引频次为1768次,成为我校继工程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物理学之后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的第八个学科,具备了较高的国际学术生产力和影响力;在论文方面,SCI收录期刊论文6304篇,EI收录期刊论文4870篇,ISTP收录会议论文156篇,SSCI收录期刊论文700多篇;14名学者入选Elsevier 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知识产权方面,1004项知识产权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708项;在科研获奖方面,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获得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一届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奖6项等。

(四)社会服务贡献

1.我校获批两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据教育部国际司公布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动态调整结果,我校“港澳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试点)”获批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填补了我校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方面的空白,说明我校在国别和区域研究方面进入了国家队。

2.我校荷兰研究中心入选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据省教育厅公布的2021年度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和项目立项名单,我校荷兰研究中心作为“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获2021年广东省教育厅普通高校科研平台立项。

3.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咨政成果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2021年中国智库特色案例。20219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智库建设与评价高峰论坛暨《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21)》发布会”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围绕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进行交流研讨。我校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的咨政成果入选2021年中国智库特色案例【咨政建言】,案例名称为“积极撰写咨政报告服务党和国家港澳工作决策”。

4.港澳基本法中心赵桃桃老师咨政成果获颁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奖。在国家民委办公厅开展的2020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工作中,我校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赵桃桃老师撰写的调查报告《干部制度对西藏自治区民族工作的影响及对策调研报告》获得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颁发的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查报告类)优秀奖。

(五)国际合作交流

1.选派研究生赴国(境)外开展学术交流和访学。2021年,8名获得广东省国际培养专项资助的博士生赴国(境)外开展六个月或一年的学术交流和访学;另有1名博士生、3名硕士生获得公费资助前往香港、德国、澳门等地高校开展为期六个月至一年不等的学术交流;还有8名研究生参加了短期线上国际学术交流、84名研究生参加了三个月或以上长期线上国际学术交流。

2.与国(境)外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2021年度,我校与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澳斯威本科技大学、澳门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德国耶拿大学、澳斯威本科技大学、法国雷恩第一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10多所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2021年度共招收56名联培博士生。

截止202110月底,全校已有28个学院105名导师与国内39所、香港及境外27所高校联合招收博士研究321人,其中资助共计282人(退学5人),资助港澳地区联培37人,海外87人,国内154人。自2017年起,学校每年对联培博士生进行了论文成果验收一次。经统计,5年来共有111名联培博士发表了167篇以深圳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高水平学术论文。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一)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

1.我校建立并完善了学位点年度自我诊断机制。2013年以来,学校通过学位点年度发展简报(2020年起改为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的形式进行诊断式自我评估,不仅为合格评估、学科评估及专项评估等提供支撑、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在自我诊断过程中发现薄弱环节、查找影响质量的突出问题,从而持续做好改进工作,真正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

2.有序开展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水平评估、学科评估、质量巡查、合格评估等工作。2021年,我校基础医学参加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合格,自2014年国家实行专项评估制度一来,我校共有10个学位点参评,全部合格;2021年,我校组织6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参加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完成了材料报送、信息公示相关工作,对133条反馈信息的进行处理并上报,组织城市规划、艺术设计等类别(领域)完成二次信息核查反馈和作品审核等工作;组织所有参评学位点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材料报送及异议信息反馈与处理;2021年,我校组织教育、工商管理、公示管理、艺术等4个学位点迎接2021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专项巡查工作,其中教育硕士学位点被抽中接受巡查,顺利通过;2021年,我校继续开展2020-2025年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年度工作,按不同培养层次和类别分别编制《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同时,积极开展学位授权点基本状态信息收集和预填报工作。

3.存在问题分析。第一,学科点发展路径规划和思路不明确。反映在部分学科在上一轮学科评估和合格评估后,缺乏总结和反思,强特色、补短板的意识不强。上一轮评估中暴露出的短板和问题,经过四五年的建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部分学科在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方面较弱,在本轮评估材料填报中发现还有不少人才培养方面依然发展失衡,这反映出这些学科对人才培养、国际化重视程度不够。第二,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过程中对国家教育部评价导向的敏感度不够。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论文成果,在支持区域社会服务和经济建设上谋划不足,导致社会服务案例缺乏素材,难以凝练亮点和优势。第三,大奖项、大平台、大成果缺失的现象仍没有改善,国家重大工程和专项的布局和参与不足,导致国家级成果产出仍处于较低水平,对各类评估的支撑作用较弱。

(二)学位论文抽检情况及问题分析

我校自2011年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博士学位论文抽检以来,截止2021年一共被抽检博士学位论文26篇,全部合格,通过率100%2021年公布的广东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中,我校共被抽检69篇硕士学位论文,没有“存在问题学位论文”,其中优秀学位论文3篇,良好学位论文58篇,一般学位论文7篇,1篇学位论文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2021年度,校内学位论文抽检抽中了88篇硕士学位论文,全部交由教育部学位中心送审平台匿名评审,“存在问题学位论文”3篇,6篇学位论文有1位专家评议意见为“不合格”,优秀学位论文3篇,良好学位论文60篇,一般学位论文16篇。

2018年起,我校建立了学位论文质量“温馨提示-风险预警-风险警示”制度,对一般及以下论文,要求学位点和学院认真查找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整改措施,切实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管理。2021年,学校修订出台了《深圳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及结果处理办法》,该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对学位论文抽检结果的处理。根据该办法有关规定,2021年度有3位导师因为所指导的学位论文抽检出现问题未能通过2022年度的硕士生招生资格审核。

六、改进措施

2022年,是中共“二十大”的召开之年,也是我校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的关键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学习《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为核心,遵循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改革创新为先,优化结构布局,把保障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

(一)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构建有效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援助机制;构建有效的研究生就业/创业服务和校友联络工作机制;建立依托导师和科研团队的兼职辅导员制度;探索将党支部建立在科研团队上,促进整个创新团队的凝聚力和思想力,将党建工作渗透进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二)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立项项目的考核和新项目的遴选,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专业课中的覆盖范围,逐步实现从“思政课程”主渠道向“课程思政”立体化育人的扩展,为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奠定基础。

(三)大力培育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培育办法,并加大对优秀教材奖励力度。引导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融入课程和教材,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凝聚成精品。

(四)完善教育教学奖励机制。进一步奖励在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发挥教学奖励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培育教育教学成果,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对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促进作用,全面提高学校教学工作水平。

(五)全力开展研究生教育督导工作。依据研究生教育相关工作需要,促进督导团成员深入研究生教育的第一线巡视,了解教学、培养和学位申请等过程的动态信息,参与教学奖惩评定过程,参加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专项工作等。

(六)稳步提升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学位论文抽检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分类制定专业学位论文评阅模板,提高抽检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切实推动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出台并实施深圳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重启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选,把博士学位论文纳入评选范围,打造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深大品牌。

(七)做好新增学位点建设工作,开展新一轮博士学位点培育工作。根据学校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有关工作部署,统筹谋划新增学位点的内涵建设工作;总结上一轮学位点申报工作经验,进一步优化学位点布局和结构,开展新一轮博士学位点的培育工作。对未获批准或未申报的学科,鼓励其根据广东省总体的学科布局和上一轮学位点申报经验,加快学科内涵建设,做好新一轮申报准备。

(八)大力发展交叉学科。支撑学校学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健康管理等交叉学科。促进新工科、新文科、新海洋、新医疗的发展。加大招生专业目录改革力度,设立更多跨界联合培养项目.

(九)提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实施博士研究生规模跃升计划,通过深度联合国家实验室、落实省级联合培养博士项目、拓宽境内外联培新途径、探索与国内行业领军的头部院校合作、培育交叉学科博士点、争取纳入国家关键领域专项、落实科研经费博士专项计划、扩大留学博士招生规模、加大直博生招生力度等方式,全方位多渠道进一步提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

(十)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交流平台,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办学支撑保障体系,建设运转高效的教学教务系统和课程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上一条: 深圳大学学位授权点(专项合格评估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下一条: 深圳大学学位授权点质量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